太古历史档案部总监施清:焕活历史档案的第二次生命

作为太古历史档案部总监,施清被认为是“最了解太古历史的人”之一。2011年,她接受委任,负责在香港组建太古历史档案部,带领团队收集、管理太古集团及旗下亚洲公司的历史档案,并于2021年开始与团队运营太古历史档案中心,向不同的人介绍和展示“太古故事”。本期《太古思维》对话施清,请她分享与太古历史档案部的故事。

太古历史档案部总监施清

作为历史档案部总监,您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我的工作就是与太古丰富的历史档案为伍,并让它们焕发生机,服务于当下和未来。发展至今,我们部门的职能主要有两项,一是收集和管理太古在香港和亚洲各地的历史档案,妥善保管并传承下去;二是运营太古历史档案中心,利用这些旧档案及藏品,让更多人了解太古的历史。这包括为内部和外部人士提供查询及使用历史档案的服务,以及协助集团及旗下各公司在历史档案中心举办活动并接待访客参观。

专门设立历史档案部的企业并不多见,太古为什么会成立历史档案部?

太古管理企业的历史档案由来已久,自1970年代开始,太古陆续将英国伦敦总部的历史档案交给伦敦大学的亚非学院进行管理。2011年,为了收集和管理多年来分散在不同公司和部门的历史档案,并为庆祝2016年太古成立200周年和在华15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里程碑做准备,集团决定专门组建一个部门并长期运营下去,香港的太古历史档案部便应运而生。
image

从初建历史档案部到现在,您曾遇到过哪些印象深刻的挑战?

历史档案管理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即便在今天的香港也很少见。可想而知,部门成立之初并没有多少可以直接参考的经验。当时只有我一个人和一台电脑,我便带着“管理好太古历史档案”的使命、专业顾问的建议、短期培训的知识和过去在类似工作上积累的经验,开始“抢救”旧物。当时,我会前往因搬迁或装修而亟需清理旧物的公司,帮助他们筛选、收集具有长期保存及使用价值的旧档案。有一次,国泰的仓库需要清理搬迁,里面有上千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广告片母带,需要在短时间内决定去留。很多母带因为搁置太久,打开时已有酸味,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报废。我和国泰的同事在仓库里接连工作了几天,将几千部母带筛选至几百,后将它们全部数码化,成为大家如今能看到的珍贵影像。

从无到有,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与其称作挑战,不如视为机遇。因为那些存在问题的地方,也蕴藏着推动我们进步、发展的契机。在加入历史档案部之前,我在太古已有18年的工作经验,曾从事集团内不同部门的行政及传讯工作,经常与大量档案资料打交道。回头来看,是一步一个脚印,从不同地方、不同人和事上学习并积累的经验,帮助我去解决问题并开拓全新领域。

对您而言,这份工作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这份工作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看到有人因为我们部门的工作而受益。比如,对于档案的拥有者,我希望专业的历史档案管理和查询服务,可以协助他们更高效地使用相关资料;对于部门内的同事,我乐于看到他们在岗位上发挥所长,实现个人成长;对于集团及旗下各公司的同事,我期望这些历史印记可以加深他们的归属感,因前人的努力而感到自豪;对于来访的公众,我每次都会通过展示档案和藏品,为他们诠释太古“求真务实”的格言是如何代代相承并体现在各业务发展中,让他们也了解到太古的故事和文化,这些都让我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

您最有感触的“太古故事”是什么?

太古的故事绵延了200多年,令我感触最深的不是某个具体的历史故事,而是太古基业长青的发展历程。太古的创始人约翰·施怀雅创业的时候年仅23岁。世界上有数不尽的创业者,但难能可贵的是,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太古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多元化的环球集团,从涉足进出口贸易、航运、糖业、船坞,再拓展至航空、饮料及食物链、地产等领域,我们可以看到太古逐渐成长壮大的足迹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其间体现出的不断创新的精神,正是太古故事中最令我感动的地方。

工作之余,您的个人爱好和历史档案有关系吗?

我对人和围绕人的故事一直很感兴趣,喜欢与人深入地交流,了解每个个体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所思所想。从事历史档案管理相关的工作,更加深化了我在这方面的兴趣和思考。例如在生活中,我会更留意旧人、旧事、旧物;而在工作上,我会以人的视角为切入点,将故事娓娓道来,使之更加鲜活生动,充满生命力。工作与爱好相辅相成,这为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另外,我的爱好可以说是“动静结合”。我既喜欢体育运动,比如打网球,也很享受安静思考和阅读的时间,那份宁静帮助我休憩身心、汲取智慧。
imag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