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瓶工程师王奎:从一到亿,始终如一

王奎是合肥太古可口可乐制造部的一名吹瓶工程师,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一线经验,他多次主导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及技术创新,成为备受信赖的技术专家。本期《太古思维》对话王奎,请他分享一只饮料瓶背后的故事。

王奎

大多数读者不了解饮料生产中的“吹瓶”,请问吹瓶工程师的工作是什么?

在饮料生产线上,每一瓶饮料由瓶、瓶盖、标签以及饮料本身组成,它们对应不同的工序,需要逐次完成。“吹瓶”是第一道工序,瓶胚进入吹瓶机被注入高压气体,吹塑成饮料瓶的形状。吹瓶工程师的工作就是确保这道工序稳定运行、质量达标且能耗低。

为什么会专门设立吹瓶工程师这个岗位呢?

吹瓶其实是一套复杂的工艺,需要吹瓶机运行参数、瓶胚材质、环境温度、吹瓶模具精度等等条件精确配合,同型号吹瓶机之间的微小差异也会影响到吹瓶的结果。

另外,我们的生产线每年要生产出数以亿计的饮料瓶。把一个瓶胚吹成一只饮料瓶就像吹一个泡泡糖,但吹出上亿个一模一样的泡泡糖,难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吹瓶”有专门的工程师把控工艺,这其中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也需要经验积累。
王奎(中)为新员工讲解吹瓶机操作。
王奎(中)为新员工讲解吹瓶机操作。

在太古可口可乐,您是一直从事吹瓶工作吗?

自从2012年加入太古可口可乐以来,我的工作一直围绕吹瓶展开,但范畴有很大拓展。最初我主要负责“调工艺”,校准各种参数指标,后来我主动承担了吹瓶设备维护和改造的工作,现在我负责的产线不仅有塑料瓶还包括玻璃瓶。

我还有一项职责是制定标准作业流程,用于前线员工培训。在太古可口可乐,小到拆螺丝,大到安装大型机器,绝大部分工作都有标准化指引,吹瓶也不例外。标准化的教材将“师徒传帮带”的技术和经验固化下来,也便于传承和分享。

2020年,经层层遴选,我有幸成为太古可口可乐吹瓶专家小组成员,在这个更大的舞台上,通过跨工厂的协同,并与自动化、数字化等领域的专家合作,一起解决系统内各工厂的疑难问题,并且探索工艺的创新改进。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三方面,一是参与新产品的设计和落地推广,确保在吹瓶环节有力支持;二是持续改进吹瓶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可靠性,推动节能减排;三是帮助各工厂解决吹瓶方面的疑难问题。

作为吹瓶专家小组成员,您会面对怎样的难题呢?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次含气产品的空瓶减重项目,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瓶型创新设计将空瓶重量由22.28克减到20克。对于含气饮料来说,瓶子的形状、薄厚都会影响到饮料的含气量,因此影响着饮料的口感及货架期。这次减重推广到各工厂时,有一家工厂测试时,减重后的瓶子质量波动一直很大,我就作为专家小组成员来到现场解决。

经过检查,瓶胚、设备、车间的各项指标都正常,“查漏补缺”的思路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我从工艺本身着手,创新性地重新配置部分关键参数,最终解决了问题。工厂测试阶段会有各种难以预料的问题,但很多疑难问题的解决都不能只依赖于经验,更要有打破常规思路的勇气和底气。
王奎(中)向班组成员讲解太古可口可乐和西门子合作开发的制造信息系统(MIS)数据。
王奎(中)向班组成员讲解太古可口可乐和西门子合作开发的制造信息系统(MIS)数据。

您觉得近几年吹瓶生产线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我认为是数字化系统所带来的生产力提升。从2021年太古可口可乐和西门子定制的制造信息系统(MIS)上线,它已经被部署在各工厂的生产线上,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

它不仅解放了记录和录入数据所需要的人力,更进一步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动态监测,精度也更高。基于MIS收集的海量数据和分析,我们不仅能更高效地掌握全局情况,也能关注到更多细节问题,并帮助一线团队快速做出有针对性的改善行动。如今,基于MIS的工作方法,包括监测数据指标、分析根本原因、闭环改善行动等,已经成为我们的标准化作业流程。
王奎

工作之余您有什么爱好,这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我很喜欢跑步,最近三年已经累计跑步将近3,000公里。刚开始跑步的时候,五公里、十公里对我简直遥不可及,但我把它当成一种习惯坚持了下来,并且鼓励自己不断刷新最远距离,现在已经可以跑半程马拉松了。每当在工作中面临挑战,我也抱着同样的心态,不畏惧挑战,不轻言放弃,并在其中主动寻求自我提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