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厦门太古”)计划将现有业务搬迁至厦门新机场——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并新建一座业界领先的飞机维修设施。该设施计划于2023年年底投入运营。作为港机集团自成立以来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该设施将对集团的业务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表明港机集团持续耕耘中国内地市场、为区域航空业腾飞做出贡献的决心与承诺。本期《太古思维》对话港机集团企业发展董事及厦门太古董事长陈正,听他详细介绍这项投资的非凡意义。
规模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
港机集团于1993年在厦门设立子公司,并于1996年投入运营。自此,厦门太古(当时被称为“太古飞机”)从一家初具规模的飞机工程维修及大修服务供应商,迅速发展成为一家为全球航空公司提供全面飞机工程及维修服务的供应商。
陈正介绍说:“1993年,港机集团原本计划在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建造两座机库,但在1996年至2011年期间,由于业务快速有机增长的需求,最终建成了六座机库。”
如今,厦门太古可提供一系列的机身服务,包括机身维修、结构及客舱改装、客机改装货机等;与此同时,公司还在中国内地的13个机场提供航线服务。厦门太古不仅提供私人飞机整装设计方案,还营运获认证的航空零部件制造及检验设施和一家技术培训及执照考试中心。
厦门太古的成功为港机集团航空服务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港机集团开始在相关业务领域进行多元化扩张:相继成立了厦门太古发动机服务有限公司、厦门太古起落架维修服务有限公司、以及晋江太古飞机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这一系列投资,也使港机集团成为这些城市最大的飞机工程服务供应商。
成立至今,厦门太古已为客户完成了3,400多架飞机的维修服务,其中包括480个客舱整装项目。其设在高崎机场的维修设施是港机集团目前最大的单一飞机维修及大修服务设施。如果以机身服务工时计算,港机集团整体排名全球第二。2018年,厦门太古完成了281架飞机的维修服务,机身服务时长达410万工时。
由于高崎机场无法进一步扩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吞吐量需求,厦门市政府决定在距其40分钟车程的翔安区的一座岛屿上新建一座机场。新机场按照国际最高飞行区等级4F级建造,有望成为该区域最主要的机场之一。
此次搬迁为厦门太古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发展机遇,正如陈正所言:“公司的经营规模决定了将业务迁移到新地点需要大量投资。我们为国泰航空集团及来自日本、欧洲和美国的第三方客户提供机身服务,同时,中国市场对于我们来说仍然是重要的收入来源,而我们也保持着在这方面的市场领导地位。”为满足当前业务规模和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港机集团在翔安机场设计了一座新的飞机维修设施。该设施布局优化,并结合最新的数字技术和创新成果,将最大限度地提升运营效率。无论是对于厦门太古还是其客户而言,这都将大有裨益。
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厦门太古还在试行一系列采用先进技术的新举措,数据分析便是其中一项。陈正介绍说:“当我们对飞机进行维修时,会生成大量有用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客户预见维修问题,从而更好地制定机队维修计划。”
另一项举措是使用装有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来提升飞机检查的准确性和效率。这些无人机配备了地理围栏和防撞传感器,目前已被用于进行维修后的检查。此外,工程师们还能利用增强现实智能眼镜,对技术数据进行远程访问,并开展更有效的沟通;公司还将引进自动导引车和智能储物柜,搭建全新的数字仓库和物流基础设施。长远来看,这些基于先进技术的举措一定会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客户价值。
厦门太古亦着眼于更长远的未来。“未来,在技术更加成熟后,人工智能将有可能帮助我们的工程师分析缺陷,而不仅仅只是记录这些缺陷。”陈正对此满怀期待,“我们还在研究航空部件的机器人涂装。新设施将使我们能够把机库设计与这些技术整合在一起,在提升性能标准的同时缩短飞机维修停场时间,让我们的客户从中受益。”
厦门太古坚持对自身运营情况进行审视,以提升安全性和品质,并保持一流的运营效率水平;同时,公司卓越中心因采用精益流程而备受赞誉,这些都将是新设施规划首要考虑的因素。厦门太古为一线员工提供导师培训课程,鼓励他们集思广益,在“品管圈”计划下提出自己的运营改进思路。公司最近还完成了一个端到端流程优化项目,为新的企业资源规划系统能够在搬迁之前就位奠定了基础。
尽管搬迁至新机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设计优化和硬件建设机会,但陈正也指出,大批量地迁移业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确保顺利过渡,就需要进行大量规划。一旦地方政府批准了新设施的初步设计,设计公司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就需要绘制施工图,目前我们正在审查其中的大约3,500张。接下来就是承包商和供应商招标,以及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建设完成后,设施还需要通过来自世界各地的监管机构的审核。这些就是从现在开始到2023年年底工程预计完工为止我们整个的管理流程。”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