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穹匠心,领航未来

航空业正再次迎来腾飞。客运航空公司带领乘客探索更遥远的目的地,货运航班则将世界各地的优质商品送达消费者手中。这一切非凡成就的背后,离不开航空业的一个核心支柱——飞机维修、修理与大修(MRO)服务。


港机集团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内地、欧洲及北美等地为全球航空公司、合作伙伴及原设备制造商(OEM)提供服务。时至今日,港机集团已跻身全球领先的MRO服务供应商之列,其业务规模位列全球第二。时值港机集团成立75周年之际,公司正重新聚焦增长策略,以期把握市场机遇。本期《焦点封面》将聚焦港机集团近期在设施、技术及数字化创新的重大投资举措,并解读其如何通过人才战略,驱动宏伟长远的增长蓝图。

image

“擎”动增长

港机集团的业务涵盖三大主要领域:机身服务、发动机服务以及部件服务。凭借其发动机MRO能力,港机集团在2024年MRO亚太地区大奖(MRO Asia Pacific Awards)中斩获“亚洲年度最佳MRO——发动机(Asia MRO of the Year– Engine)”奖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与OEM建立合资企业,公司提供的顶尖MRO服务赢得了业界赞誉。港机集团不仅仅是简单地接受客户订单,而是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多年来,发动机服务一直是港机集团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港机集团行政总裁邵瑞德(Richard Sell)说,“我们已经向航空公司客户证明,年复一年,我们始终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并保证快速、高效且安全地完成发动机的维修工作——这正是奖项所认可的。对于我们的合资企业及全球发动机支持业务而言,这是一项极高的荣誉。”
港机集团行政总裁邵瑞德
港机集团行政总裁邵瑞德

“公司可以通过加大对设施、服务能力、 技术和人才的投入,把握新的市场机遇。”

厦门机遇

推动新增长的关键在于投资。在厦门,港机集团在即将于2026年启用的厦门翔安机场投资人民币超40亿元,建造世界单体规模最大、跨度最长的民航飞机维修机库,计划于2025年11月完工。

这项投资充分展现了港机集团与太古集团对中国内地发展的坚定承诺,同时也是一次打造世界级设施的良机。“我们目前在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的机身服务业务分布在六个机库中,新设施不仅能承载当前所有运营能力,未来还有望进一步拓展。将所有业务活动容纳在一座单跨机库中,为我们提高效率和推出新产品提供了绝佳机会。”邵瑞德解释道。
竣工后,港机集团位于厦门翔安机场的世界级单跨机库将兼具高效率与可持续发展性。
竣工后,港机集团位于厦门翔安机场的世界级单跨机库将兼具高效率与可持续发展性。

投资技术

对于港机集团来说,在竞争激烈的MRO行业中保持技术领先至关重要。尽管持续改进一直是公司运营的代名词,但引入新技术和更高效的数字化工具才是保持领先的关键所在。

对于航空公司客户而言,停在机库里的飞机是无法产生收入的,更短的周转时间意味着更高的航班可用性。而发动机服务的周转时间长,意味着现有机队需要更多的备用发动机。因此,周转越快,对客户越有利。

港机集团正在两大技术领域进行投资,以提升效率、缩短周转时间并增强技术能力。硬件方面包括采用无人机进行巡检,以及使用自主移动机器人来协助库存管理以及材料的搬运和运输,公司还部署了机械臂来执行各种重复性任务并提高安全性。这些举措节省了一线员工的时间,让他们能够专注于更有价值的工作,从而提升整体效率。

在数字化方面,港机集团已经上线了Customer Gateway门户,让客户能够实时了解服务动态。此外,公司借助“HAECO Intelligence”工具的数据收集能力,赋能决策制定。同时,港机集团还投资了人工智能技术,以更好地规划任务、预测所需工作,并优化员工配置,确保他们能够高效地完成特定任务。

“我们对技术和数字工具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邵瑞德说,“但我们对所取得的进展感到欣慰,这为我们保持行业领先提供了支持。”
新机库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建造目标是达到LEED-NC(“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面向新建筑的评估体系)标准。港机集团致力于在所有业务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并持续投资于此。

新设施将服务于新客户和现有客户,包括国泰航空,以及其他中国内地和国际航空公司,体现了港机集团以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内地为核心,辐射全球的强大影响力。

携手商飞

港机集团与航空巨头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也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商飞”)携手并进,为其C909和C919飞机提供支持。2024年10月,双方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旨在进一步深化在机身、发动机及部件服务领域的合作。根据备忘录,港机集团将着力提升其近期在CF34-10A发动机维修以及C909起落架维修方面的能力。

事实上,港机集团与中国商飞已携手多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截至目前,港机集团位于厦门的培训中心已完成超过2,700节中国商飞的培训课程。当前,中国商飞正寻求拓展,港机集团希望双方通过共同开发MRO解决方案,加深并巩固互信合作。邵瑞德说:“随着中国商飞寻求开拓,我们十分期待能继续与他们并肩同行,通过提供MRO服务,助力他们航向国际市场。”
image

储备人才

近年来,航空业深受人才短缺问题困扰,港机集团在香港本土市场更是感受深切。为应对这一难题,公司正在德里、雅加达、迪拜和马尼拉等地招聘优秀人才。同时,集团也高度重视女性员工的招聘,并推出了全新的雇主价值主张。截至目前,这些努力已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最近一次由外部顾问进行的多样性、公平性与包容性评估中,港机集团表现突出,这有助于改变飞机工程行业男性占比过高的传统观念。在港机(香港),女性前线员工占比约为15%,集团女性高管的比例达27%。

香港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航空枢纽,因此,港机集团一直致力于确保人才的稳定供应,以满足大湾区发展带来的行业需求。近期,港机集团分别与香港职业训练局以及珠海技师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

港机集团还在安全方面加倍努力,这不仅关乎员工,也关乎承包商和分包商。“通过推出全新的企业文化项目‘One HAECO’,集团正致力于传递公司关于安全与质量的核心理念。这不仅是为了在现有员工中树立正确的文化,更是要确保所有新加入的成员都能融入这一文化。”邵瑞德解释说。

未来可期

港机集团已经取得了诸多进展,但这仅仅是个开端。未来10年,公司不仅会继续加大对基地维修业务的投资力度,还会通过开设新车间和引进新产品,提升发动机业务的产能。

最后,邵瑞德提到:“航空公司为了实现现代化和满足客户需求而不断扩充机队的步伐,为港机集团提供了助力。然而,更新、效率更高的飞机和发动机,由于其所需的日常维护相较于传统产品更少,也将一定程度影响MRO行业发展势头。”

“我们增长的关键在于吸引并留住人才,以及有效管理供应链。对于未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满怀信心——我们身处亚太地区这一全球关键区域,拥有稳固的客户关系,并且有能力应对短期挑战。”他说,“我们有信心实现增长吗?有,且志在必得。我相信港机集团未来可期。”
Back to top